近日,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刷爆朋友圈、微博。
中小学生要通过考试,就必须学会急救,那作为家长的我们,作为不是学生的成年人,难道不应该比中小学生更有必要学会急救吗?
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,很多时候就是那关键的几分钟里,你便可以改变生命的结局,甚至是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。
每每发生意外的时候,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打120,呼叫急救车,然后站在旁边心急如焚的看着、等着...!因为此刻的你,除了等,无能为力!
“无能为力”,多么可怕的一个词语,然而本可以用几分钟就学会的急救知识,却从来没有人认真去花时间学习。
一旦出现危急时刻,往往没有后悔药吃!
现在,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文化素质提升,急救知识和垃圾分类都是每个人必备的常识技能。毕竟,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,哪一个先来。
◆ ◆ ◆ ◆ ◆
今年1月3日,广西玉林容县某小区,一名6岁男童吃花生噎住,母亲紧急带孩子乘电梯送去医院,电梯监控视频拍下令人心痛的一幕:
18:15,一名红衣女子倒背着一名已经昏迷的孩子跑进电梯,红衣女子显得十分着急,在电梯下降的过程中双手牢牢抓住孩子的双脚,不停抖动,甚至将孩子倒扛在肩膀上,不断用手拍打孩子背部,但孩子都没有反应。
据容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介绍,孩子在10分钟之后便送到医院,但当时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经停止,经过医院将近1个小时的抢救仍然没有挽回生命。
更令人难过的是,医生指出,在整个送医过程中,红衣女子使用的急救方法是错误的!!!
如果可以重来,孩子就不会离开,母亲也不会后悔一生。然而,世界上真的没有“后悔药”。我们无法改变过去,但是可以改变未来。
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发达国家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,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%,这个数字在德国更是高达80%;在美国,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。而在我国,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个位数。
个位数?!可想而知,当危难发生时,那些只能围观着急的人数该有多少...
◆ ◆ ◆ ◆ ◆
今年3月25日,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正在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,心脏骤停,恰巧同在馆内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看到这一幕,大家一边拨打120,一边展开了抢救,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。大约半小时后男子恢复自主心律,被送往距离最近的同仁医院。这段刷屏的视频曾经温暖了大江南北。
有关调查显示,近70%的急救事件都发生在家庭之中,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%,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%,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%。如果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,就会为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,极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。如果每个家庭中有1-2个成员学会一些急救技能,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知识。
那么,平时最常见的意外,比如食物噎住、溺水、外伤流血、烧伤、烫伤、骨折...到底怎样急救,才是正确的呢?今天,我们要把“无能为力”的“无能”,变成“无所不能”!(建议大家收藏并广而告之)
以上都是最常会使用到的急救方法,小编不希望你会用到,但如果有用到的时候,也希望你有能力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拯救他人!
小编在此感谢你们!
另外,很严肃的向所有学校、企业、家庭推荐这堂急救课↓↓↓
文章整理自网络
综合编辑:chiluoli